生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“范蠡计划”成果喜人
类别: 系部传真  点击数:  录入时间:2017/09/25

会议现场

本网讯(记者 文浠浠  摄影 代鹏)9月23日上午,我校“范蠡”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阶段总结暨第三批开班指导大会在逸夫楼B603会议室举行。副校长郭国强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,教务处处长郭杰荣教授,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杨品红教授,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云教授,动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文彬教授,水产养殖专业教研室主罗玉双教授以及全体“范蠡”班指导老师、学生到场参加了会议。会议由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刘良国主持。

副校长郭国强教授指出,“范蠡”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是依托“水产高校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”等平台加强科学创新人才的一个重大举措,契合了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、我省渔业经济发展需要,符合学校深度转型发展要求,体现了学校“以学生为中心”、“创新”、“转型”的三个发展理念,正是将“产学研”中的“学”与“研”紧密结合并拓展到“产”,把优秀资源转化为学校的优教资源。郭国强在会上强调现代农业不仅是与西方精品农业错位发展的领域,更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,与“生命运动”关联最紧、最实际且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,更是育人幸福生活关系最紧的领域。而开展“范蠡计划”正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定位与追求目标。他呼吁学生要克服“小农意识”,认识到生命科学值得有志于现代农业研究与开发的学子终身奉献,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参加“范蠡计划”。

郭国强对“范蠡计划”的有效实施提了三点建议与意见。第一是“范蠡计划”还要进一步扩大在校内的影响,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该计划中来,形成我校的特色与品牌。第二是勉励已经进入“范蠡计划”的学生要珍惜机会,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学习,虚心向老师求教,多动脑和手,积极认真跟着老师搞科研,着实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。第三是要求指导老师因材施教,充分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术视野,真抓实干,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,培养德才兼备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。

首批“范蠡计划”学生代表谌芳以及第三批“范蠡计划”学生代表陈凤贞在会上发言。谌芳用“迷茫”、“成长”、“收获”三个词总结了自己参加“范蠡计划”以来的感受。学生代表陈凤贞也在会上分享了自己加入“范蠡”班的感受:“范蠡”班导师培养制度让自己提早感受到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,极大的鼓励了自己努力奋进的决心。“范蠡计划”指导老师夏虎博士在会上发言,他希望“范蠡班”的学生拥有宽阔的全球视野、敏锐的时代眼光,向大海学习,做有品格、有气度、有胸怀的新时代大学生,扎扎实实的做好科学研究。

生环学院院长杨品红教授介绍,自2015年“范蠡计划”实施以来,学校每年从水产养殖、生物科学、动物科学、食品科学工程与应用化学等专业的学生中选拔30—40名优秀学生进入“范蠡”班,采用导师制培养方案,围绕水产资源多样性与遗传育种,水产健康养殖的水域生态、水产动物营养调控与饲料、水产品深加工及质量安全管控4个研究方向开展教学。三年来,“范蠡”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:共获大学生创新项目46项,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会议人数达到百余人次,发表论文35篇,其中以学生第一人次发表的有23篇,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,就业形势喜人。 

会议现场,校领导向“范蠡”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优秀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。(责编 杨静 审核 邵启湖)